产品名称: |
Mitsubishi三菱机油泵齿轮S16R-PTA与4G33零配件技术参数表 |
价格: |
¥10元/pcs
|
所属类别: |
打折 |
发货期: |
1天内 |
发货地: |
浙江-宁波 |
品牌: |
三菱 |
型号: |
|
供货量: |
1000pcs |
标题:Mitsubishi三菱机油泵齿轮S16R-PTA与4G33零配件技术参数表
主营项目:发动机配件批发;发动机整机置换;发电机专业大、中小维修、保养;发电机组销售、出租;发电机保修及电控安装调试等。
产品优势:直接从国外进口;联合国外代理商及生产厂家,为客户提供有优势的原装进口发动机零配件。
产品特点:原装进口,,配件,价格合理,发货迅速;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
质量保证:提供的柴油机配件与原装配件完全一致。
经验分享:
二、机油泵的装配与试验
(一)机油泵的装配
①在泵轴上涂以适量机油,将主动齿轮装在泵轴上,然后再装被动齿轮。主、被动齿轮装好后,转动泵轴时,它们应能灵活地啮合旋转。
②装泵盖时,必须注意调整其间隙,若泵盖已经过研磨,则更要重视垫片厚度的调整,保证其间隙适当。
③将传动齿轮装在轴上后,一定要确实将横销铆好。
④装好后,应检查各种螺钉是否上紧,并将限压阀装好。
(二)机油泵的试验
其试验方法是:将进、出油孔都浸入机油盆中,待灌满机油后,用拇指堵住出油孔,另一手转动齿轮,以拇指感到有一定压力为好。否则,应查明原因,重新修配。
(三)装入机体
机油泵装入机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装机前,将机油泵灌满机油,以防泵内有空气,使机油泵不泵油而烧瓦。
②油泵与机体间的垫片应垫好,以防漏油。
③汽油机机油泵与分电器有传动关系时,应正常啮合,以免点火时间错乱。
④进行压力试验及调整。
一、机油压力过低
(一)现象
①机油表无指示或指示低于规定值。一般发电机组机油压力的正常范围为0.15~0.4MPa(0.15~4kgf/cm2)。
②刚启动机器时机油压力表指示正常,然后下降,甚至为零。
(二)原因
①机油量不足。
②机油黏度过小(牌号低、温度高、混入燃油或水)。
③限压阀调整不当,弹簧变软。
④机油压力表与感压塞失效。
⑤机油集滤器滤网及机油管路等处堵塞。
⑥润滑油道有漏油处。
⑦机油泵泵油能力差。机油泵主、被动齿轮磨损使两者之间的间隙过大,或齿轮与泵盖间隙过大。
⑧各轴承间隙过大(曲轴、连杆和凸轮轴等处的轴承)。
(三)排除方法
1.检查机油的数量与质量
发现机油压力过低时,应首先停止内燃机工作,等待3~5min后,抽出机油量尺检查机油的数量与质量。
油量不足应添加与机油盆中的机油牌号相同的机油。若机油黏度小,油平面升高,有生油味,则为机油中混入了燃油;若机油颜色呈乳白色,则为机油中渗入了水分,应检查排除漏油或漏水的故障,并按规定更换机油。
由于季节的变化,没有及时更换相应牌号的机油,或添加的机油牌号与机油盆中的机油牌号不一致时,亦会使内燃机的机油压力降低。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内燃机过热,则应考虑机油压力降低可能是机油温度过高致使机油变稀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排除致使柴油机温度过高的故障,等机油冷却后再启动发电机组,机油压力便可正常。
2.调整限压阀,查看限压阀弹簧
首先调整限压阀,若能调整至正常压力,则为限压阀调整不当;若调整限压阀无效,则查看限压阀弹簧的弹性是否减弱。
3.检查机油压力表与感压塞
检查机油压力表可用新旧对比法,将原来的机油压力表拆下,装上一只新机油压力表进行对比判断。
检查感压塞的方法是:将感压塞从缸体上拆下,用破布堵住塞孔,短暂地发动机器,若机油从油道中喷出很足,并没有气泡,则说明感压塞失效。若机油从油道中喷出不足,并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机油压力过低可能是机油管道不畅引起的。
4.检查机油集滤器、机油泵及各油道
拆下机油滤清器,转动曲轴,观察机油泵出油孔道,出油不多或不出油,则可能是机油泵不泵油或集滤器堵塞,应检查修理机油泵或清洗集滤器。
拆下油底壳,检查机油集滤器是否有油污堵塞,或者机油泵是否磨损过甚而使泵油压力不足。如果从油道中喷出来的润滑油夹有气泡,则说明机油泵及油泵进油连接管接头破裂或者接头松动等。
5.检查各轴承间隙
若曲轴、连杆和凸轮轴等处的轴承间隙过大,在刚开始发动机器时,由于机油的黏度较大,机油不易流失,机油压力可达到正常值。但是,当机器走热后,机油黏度变稀,机油从轴瓦两侧被挤走,从而使机油压力降低。
二、机油压力过高
(一)现象
机油压力表指示规定值,发动机功率下降。
(二)原因
①机油黏度过大。
②限压阀调整不当或弹簧太硬。
③机油滤清器堵塞而旁通阀顶不开。
④各轴承间隙过小。
⑤机油压力表以后的机油管道堵塞。
(三)排除方法
1.检查机油的黏度
将机油标尺从曲轴箱中取出,滴几滴机油在手指上,用手指捻揉感觉机油的黏度是否过大。当黏度过大时,可能是机油的牌号不对,应更换适当牌号的机油。
2.检查限压阀弹簧和旁通阀弹簧
看是否压得过紧或弹力过强顶不开。对此应及时调整、清洗或更换。
3.检查各轴承间隙及缸体内各机油管道
对于新维修的发动机,则应检查各轴承是否装配得过紧,缸体内通向曲轴轴承的油道是否有堵塞之处。若有堵塞之处,容易导致烧瓦事故。
三、机油消耗量过大
机油在正常使用中,为保证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间有良好的润滑,采用喷溅法使气缸壁上黏附一层机油。由于活塞环刮油有限,残留在气缸壁上的机油在高温燃气作用下,有的被燃烧,有的随废气一并排出或在缸内机件上形成积炭。当发动机工作温度过高时,还有部分机油蒸发汽化而被排到曲轴箱外或被吸入气缸。当发动机技术状况良好时,这些正常的消耗是比较少的,但是当发动机的技术状况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变差时,其机油消耗量随之增加。机油消耗增加量越大,标志着发动机的性能下降得越严重。
(一)现象
①机油面每天有显著下降。
②排气冒蓝烟。
(二)原因
①有漏油之处,如曲轴后轴承油封漏油、正时齿轮盖油封损坏或装置不当而漏油、凸轮轴后端盖密封不严以及其他衬垫损坏或油管接头松动破裂而漏油等。
②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轴密封圈失效。
③气门导管密封帽损坏或进气门杆部与导管配合间隙过大。
④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磨损过甚,使其相互间的配合间隙增大,导致机油窜入燃烧室参与燃烧。
⑤活塞环安装不正确:活塞环对口或卡死在环槽内使其失去弹性;扭曲环或锥形环装反使其向燃烧室泵油。
(三)排除方法
①查看漏机油处。若有机油从飞轮边缘或油底壳后端向外滴油时,则为曲轴后油封漏油;若机油从凸轮轴后端盖处顺缸体向外流油,说明凸轮轴后端盖处密封不严而漏油;若机油从曲轴皮带轮甩出,说明正时齿轮盖垫片损坏或装置不当而漏油;若其他各衬垫或油管接头松动破裂而漏油时,从外表可以看出有漏油的痕迹,应检查各连接螺钉或油管接头是否松动及衬垫是否破裂等。
②若排气冒蓝烟,说明机油被吸入气缸燃烧后排出。应首先检查进气管中有无机油,若有机油,则说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叶轮轴密封圈失效,机油顺轴流入进气道,应更换密封圈;若进气管内干燥、无机油,应检查气门导管密封帽是否完好,进气门杆部与导管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并给予更换检修。
若以上情况均良好,再拆下缸盖和油底壳,对气缸、活塞、活塞环进行的检查与测量,查看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的磨损及其装配间隙是否过大以及活塞环安装是否正确,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
四、机油油面
(一)现象
①排气冒蓝烟。
②溅油声音大。
③内燃机运转无力。
(二)原因
1.燃油漏入机油盆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副磨损过大、喷油器针阀关闭不严或针阀卡死在开启位置(汽油机汽油泵泵皮破裂);活塞、活塞环与气缸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使燃油沿缸壁下漏到油底壳。
2.水渗入机油盆
气缸垫冲坏;与水套相通的气缸壁产生裂纹;湿式缸套与缸体间的橡胶密封圈未安装正确或损坏。
(三)排除方法
首先抽出机油标尺检查机油是否过稀。若发现机油油面并且很稀时,应进一步查找原因,看是否有水或燃油漏入而冲淡机油,引起过稀。其检查方法如下。
抽出机油标尺,滴几滴机油在纸上观察机油颜色并闻气味,如机油呈黄乳色,且无其他气味,说明是水进入了曲轴箱,应检查气缸垫是否冲坏、缸体水道是否有裂纹、湿式缸套与缸体间的橡胶密封圈是否安装正确或损坏。
如果闻到机油中有燃油味,应启动发动机观察其是否运转良好,若启动柴油机后排气管冒黑烟,则应检查喷油器的针阀是否正常关闭,若有滴漏,应予维修。若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动力不足,则应检查喷油泵柱塞副是否下漏柴油(对汽油机而言,则应检查汽油泵泵皮是否破裂),活塞、活塞环与气缸之间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并进行更换或检修。
以上检查维修完毕后,必须将旧机油放出,并清洗润滑系统,再重新加入规定量的合适牌号的新机油。
常规型号:
8DC7四配套、8DC8四配套、8DC9四配套、8DC11四配套、10DC四配套、S4E四配套、S4E2四配套、S4Q2四配套、S4S-T四配套、S4K-T四配套、4DQ5四配套、ADQ7四配套、4DR5四配套、4G15四配套、4G32四配套、4G33四配套、4G41四配套、S6K四配套、S6E四配套、S6S四配套、6D15C四配套、6D16四配套、6D16-T四配套、6D22-T四配套、6D22-TC四配套、6D24四配套、6DR5四配套、S6B-PTA1四配套、S6B-PTA2四配套、S6B3-PTA四配套、S6A-PTAA四配套、S6A3-PTAA四配套、S6R-PTA-S四配套、S6R2-PTA四配套、S6R2-PTA四配套、S12H-PTA四配套、S12R-PTA-S四配套、S12R-PTA2四配套、S12R-PTAA2-S四配套、S16R-PTA四配套、S16R-PTA2四配套、S12R-PTAA2-S、8DC7缸盖、8DC8缸盖、8DC9缸盖、8DC11缸盖、10DC缸盖、S4E缸盖、S4E2缸盖、S4Q2缸盖、S4S-T缸盖、S4K-T缸盖、4DQ5缸盖、ADQ7缸盖、4DR5缸盖、4G15缸盖、4G32缸盖、4G33缸盖、4G41缸盖、S6K缸盖、S6E缸盖、S6S缸盖、6D15C缸盖、6D16缸盖、6D16-T缸盖、6D22-T缸盖、6D22-TC缸盖、6D24缸盖、6DR5缸盖、S6B-PTA1缸盖、S6B-PTA2缸盖、S6B3-PTA缸盖、S6A-PTAA缸盖、S6A3-PTAA缸盖、S6R-PTA-S缸盖、S6R2-PTA缸盖、S6R2-PTA缸盖、S12H-PTA缸盖、S12R-PTA-S缸盖、S12R-PTA2缸盖、S12R-PTAA2-S缸盖、S16R-PTA缸盖、S16R-PTA2缸盖、S12R-PTAA2-S 。8DC7大修包、8DC8大修包、8DC9大修包、8DC11大修包、10DC大修包、S4E大修包、S4E2大修包、S4Q2大修包、S4S-T大修包、S4K-T大修包、4DQ5大修包、ADQ7大修包、4DR5大修包、4G15大修包、4G32大修包、4G33大修包、4G41大修包、S6K大修包、S6E大修包、S6S大修包、6D15C大修包、6D16大修包、6D16-T大修包、6D22-T大修包、6D22-TC大修包、6D24大修包、6DR5大修包、S6B-PTA1大修包、S6B-PTA2大修包、S6B3-PTA大修包、S6A-PTAA大修包、S6A3-PTAA大修包、S6R-PTA-S大修包、S6R2-PTA大修包、S6R2-PTA大修包、S12H-PTA大修包、S12R-PTA-S大修包、S12R-PTA2大修包、S12R-PTAA2-S大修包、S16R-PTA大修包、S16R-PTA2大修包、S12R-PTAA2-S 。
8DC7大小瓦、8DC8大小瓦、8DC9大小瓦、8DC11大小瓦、10DC大小瓦、S4E大小瓦、S4E2大小瓦、S4Q2大小瓦、S4S-T大小瓦、S4K-T大小瓦、4DQ5大小瓦、ADQ7大小瓦、4DR5大小瓦、4G15大小瓦、4G32大小瓦、4G33大小瓦、4G41大小瓦、S6K大小瓦、S6E大小瓦、S6S大小瓦、6D15C大小瓦、6D16大小瓦、6D16-T大小瓦、6D22-T大小瓦、6D22-TC大小瓦、6D24大小瓦、6DR5大小瓦、S6B-PTA1大小瓦、S6B-PTA2大小瓦、S6B3-PTA大小瓦、S6A-PTAA大小瓦、S6A3-PTAA大小瓦、S6R-PTA-S大小瓦、S6R2-PTA大小瓦、S6R2-PTA大小瓦、S12H-PTA大小瓦、S12R-PTA-S大小瓦、S12R-PTA2大小瓦、S12R-PTAA2-S大小瓦、S16R-PTA大小瓦、S16R-PTA2大小瓦、S12R-PTAA2-S 。8DC7发动机、8DC8发动机、8DC9发动机、8DC11发动机、10DC发动机、S4E发动机、S4E2发动机、S4Q2发动机、S4S-T发动机、S4K-T发动机、4DQ5发动机、ADQ7发动机、4DR5发动机、4G15发动机、4G32发动机、4G33发动机、4G41发动机、S6K发动机、S6E发动机、S6S发动机、6D15C发动机、6D16发动机、6D16-T发动机、6D22-T发动机、6D22-TC发动机、6D24发动机、6DR5发动机、S6B-PTA1发动机、S6B-PTA2发动机、S6B3-PTA发动机、S6A-PTAA发动机、S6A3-PTAA发动机、S6R-PTA-S发动机、S6R2-PTA发动机、S6R2-PTA发动机、S12H-PTA发动机、S12R-PTA-S发动机、S12R-PTA2发动机、S12R-PTAA2-S发动机、S16R-PTA发动机、S16R-PTA2发动机、S12R-PTAA2-S 。
8DC9缸套组件 8DC9活塞组件 8DC9四配套 8DC9活塞组件 8DC9连杆 8DC9曲轴 8DC9大修包 8DC9涡轮增压器 8DC9中缸总成 8DC9气缸盖总成 8DC9气门室盖 8DC9进气门 8DC9排气门 8DC9进气门座圈 8DC9排气门座圈 8DC9气门弹簧 8DC9气门锁片 8DC9喷油嘴总成 8DC9柴油泵总成 8DC9柴油泵柱塞 8DC9出油阀 8DC9进气支管 8DC9排气支管 8DC9缸套组件 8DC9活塞销环 8DC9连杆瓦 8DC9主轴瓦 8DC9机油泵总成 8DC9机油散热器 8DC9冷却水箱 8DC9上下水管 8DC9风扇叶 8DC9正时齿轮箱 8DC9正时齿轮盖 8DC9曲轴正时齿轮 8DC9惰轮齿 8DC9凸轮轴齿轮 8DC9机油泵齿轮 8DC9水泵总成 8DC9加油马达 8DC9熄火开关 8DC9蓄电瓶 8DC9缸盖螺栓 8DC9机油感应器 8DC9水温报警器 8DC9联轴器 8DC9先导泵总成 8DC9液压油散热器 8DC9进气门导管 8DC9排气门导管 8DC9散热器芯 8DC9消声器 8DC9滤清器过滤器 8DC9空气滤清器 8DC9机油滤清器 8DC9柴油滤清器 8DC9液压油滤清器 8DC9先导滤清器 8DC9缸体总成 8DC9摇臂总成 8DC9充电机 8DC9起动机 8DC9油底壳垫片 8DC9机油尺 8DC9高压油管 8DC9电子输油泵 8DC9曲轴瓦 8DC9连杆瓦 8DC9连杆总成 8DC9涡轮增压器 8DC9凸轮轴 8DC9汽缸盖总成 8DC9点火开关 8DC9机油压力传感器 8DC9温度传感器 8DC9转速传感器 8DC9ECU电脑板
S12R-PTAA缸套组件 S12R-PTAA活塞组件 S12R-PTAA四配套 S12R-PTAA活塞组件 S12R-PTAA连杆 S12R-PTAA曲轴 S12R-PTAA大修包 S12R-PTAA涡轮增压器 S12R-PTAA中缸总成 S12R-PTAA气缸盖总成 S12R-PTAA气门室盖 S12R-PTAA进气门 S12R-PTAA排气门 S12R-PTAA进气门座圈 S12R-PTAA排气门座圈 S12R-PTAA气门弹簧 S12R-PTAA气门锁片 S12R-PTAA喷油嘴总成 S12R-PTAA柴油泵总成 S12R-PTAA柴油泵柱塞 S12R-PTAA出油阀 S12R-PTAA进气支管 S12R-PTAA排气支管 S12R-PTAA缸套组件 S12R-PTAA活塞销环 S12R-PTAA连杆瓦 S12R-PTAA主轴瓦 S12R-PTAA机油泵总成 S12R-PTAA机油散热器 S12R-PTAA冷却水箱 S12R-PTAA上下水管 S12R-PTAA风扇叶 S12R-PTAA正时齿轮箱 S12R-PTAA正时齿轮盖 S12R-PTAA曲轴正时齿轮 S12R-PTAA惰轮齿 S12R-PTAA凸轮轴齿轮 S12R-PTAA机油泵齿轮 S12R-PTAA水泵总成 S12R-PTAA加油马达 S12R-PTAA熄火开关 S12R-PTAA蓄电瓶 S12R-PTAA缸盖螺栓 S12R-PTAA机油感应器 S12R-PTAA水温报警器 S12R-PTAA联轴器 S12R-PTAA先导泵总成 S12R-PTAA液压油散热器 S12R-PTAA进气门导管 S12R-PTAA排气门导管 S12R-PTAA散热器芯 S12R-PTAA消声器 S12R-PTAA滤清器过滤器 S12R-PTAA空气滤清器 S12R-PTAA机油滤清器 S12R-PTAA柴油滤清器 S12R-PTAA液压油滤清器 S12R-PTAA先导滤清器 S12R-PTAA缸体总成 S12R-PTAA摇臂总成 S12R-PTAA充电机 S12R-PTAA起动机 S12R-PTAA油底壳垫片 S12R-PTAA机油尺 S12R-PTAA高压油管 S12R-PTAA电子输油泵 S12R-PTAA曲轴瓦 S12R-PTAA连杆瓦 S12R-PTAA连杆总成 S12R-PTAA涡轮增压器 S12R-PTAA凸轮轴 S12R-PTAA汽缸盖总成 S12R-PTAA点火开关 S12R-PTAA机油压力传感器 S12R-PTAA温度传感器 S12R-PTAA转速传感器 S12R-PTAAECU电脑板
三菱缸套组件液压泵总成电脑板履带总成 三菱活塞组件液压泵壳体操作显示板支重轮 三菱四配套液压泵前轴驾驶室总成引导轮 三菱活塞组件液压泵后轴门总成驱动轮 三菱连杆泵胆缸体挡风玻璃托链轮 三菱曲轴柱塞全车线束链板总成 三菱大修包回程盘片涨紧油缸 三菱涡轮增压器配油盘仪表灯涨紧弹簧 三菱中缸总成铜球座椅总成挖斗 三菱气缸盖总成提升器大灯松土器 三菱气门室盖摇摆总成角度传感器斗齿 三菱进气门旋转泵转速传感器齿座 三菱排气门行走泵压力传感器刀交板 三菱进气门座圈分配阀起动马达刀板刀刃 三菱排气门座圈驱动轴发电机连杆 三菱气门弹簧传动轴电器仪表总成工字架 三菱气门锁片连轴器行走镜斗轴 三菱喷油嘴总成止推板EPS控制板 三菱柴油泵总成壳体仪表盘 三菱柴油泵柱塞球铰显示器 三菱出油阀摇摆座总成传感器 三菱进气支管弹簧调节器 三菱排气支管顶针压力开关 三菱缸套组件液压阀油门电机 三菱活塞销环液压油缸空调总成 三菱连杆瓦行走减速器总成压缩机 三菱主轴瓦行走马达总成控制器 三菱机油泵总成弹簧控制面板 三菱机油散热器斜盘总成主控阀总成 三菱冷却水箱油马达座电磁阀总成 三菱上下水管行走行星齿轮速度传感器 三菱风扇叶轴承熄火电磁阀 三菱正时齿轮箱浮动油封接头管路 三菱正时齿轮盖法兰盘液压油散热器 三菱曲轴正时齿轮回转支承接头卡子 三菱惰轮齿回转马达 三菱凸轮轴齿轮立轴 三菱机油泵齿轮 三菱水泵总成 三菱加油马达 三菱熄火开关 三菱蓄电瓶 三菱缸盖螺栓 三菱机油感应器 三菱水温报警器 三菱联轴器 三菱先导泵总成 三菱液压油散热器 三菱进气门导管 三菱排气门导管 三菱散热器芯 三菱消声器 三菱滤清器过滤器 三菱空气滤清器 三菱机油滤清器 三菱柴油滤清器 三菱液压油滤清器 三菱先导滤清器 三菱缸体总成 三菱摇臂总成 三菱充电机 三菱起动机 三菱油底壳垫片 三菱机油尺 三菱高压油管 三菱电子输油泵 三菱曲轴瓦 三菱连杆瓦 三菱连杆总成 三菱涡轮增压器 三菱凸轮轴 三菱汽缸盖总成 三菱点火开关 三菱机油压力传感器 三菱温度传感器 三菱转速传感器 三菱ECU电脑板 三菱 三菱 三菱 三菱 三菱 三菱 三菱 三菱江苏特威斯电源有限公司 三菱 三菱 三菱
S16U-PTA缸套组件 S16U-PTA活塞组件 S16U-PTA四配套 S16U-PTA活塞组件 S16U-PTA连杆 S16U-PTA曲轴 S16U-PTA大修包 S16U-PTA涡轮增压器 S16U-PTA中缸总成 S16U-PTA气缸盖总成 S16U-PTA气门室盖 S16U-PTA进气门 S16U-PTA排气门 S16U-PTA进气门座圈 S16U-PTA排气门座圈 S16U-PTA气门弹簧 S16U-PTA气门锁片 S16U-PTA喷油嘴总成 S16U-PTA柴油泵总成 S16U-PTA柴油泵柱塞 S16U-PTA出油阀 S16U-PTA进气支管 S16U-PTA排气支管 S16U-PTA缸套组件 S16U-PTA活塞销环 S16U-PTA连杆瓦 S16U-PTA主轴瓦 S16U-PTA机油泵总成 S16U-PTA机油散热器 S16U-PTA冷却水箱 S16U-PTA上下水管 S16U-PTA风扇叶 S16U-PTA正时齿轮箱 S16U-PTA正时齿轮盖 S16U-PTA曲轴正时齿轮 S16U-PTA惰轮齿 S16U-PTA凸轮轴齿轮 S16U-PTA机油泵齿轮 S16U-PTA水泵总成 S16U-PTA加油马达 S16U-PTA熄火开关 S16U-PTA蓄电瓶 S16U-PTA缸盖螺栓 S16U-PTA机油感应器 S16U-PTA水温报警器 S16U-PTA联轴器 S16U-PTA先导泵总成 S16U-PTA液压油散热器 S16U-PTA进气门导管 S16U-PTA排气门导管 S16U-PTA散热器芯 S16U-PTA消声器 S16U-PTA滤清器过滤器 S16U-PTA空气滤清器 S16U-PTA机油滤清器 S16U-PTA柴油滤清器 S16U-PTA液压油滤清器 S16U-PTA先导滤清器 S16U-PTA缸体总成 S16U-PTA摇臂总成 S16U-PTA充电机 S16U-PTA起动机 S16U-PTA油底壳垫片 S16U-PTA机油尺 S16U-PTA高压油管 S16U-PTA电子输油泵 S16U-PTA曲轴瓦 S16U-PTA连杆瓦 S16U-PTA连杆总成 S16U-PTA涡轮增压器 S16U-PTA凸轮轴 S16U-PTA汽缸盖总成 S16U-PTA点火开关 S16U-PTA机油压力传感器 S16U-PTA温度传感器 S16U-PTA转速传感器 S16U-PTAECU电脑板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S16U-PTA
、② 偏转后轮式转向。有不少轮式工程机械,因为前方装有推土铲刀、装载铲斗等工作装置[图5-1-3(b)],这时,如果仍然采用偏转前轮式转向,不仅前轮的偏转角会受到工作装置的限制,而且由于前轮载荷增大,转向阻力增加,因而将增加轮胎的磨损,使转向困难,操纵费力。此时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一些前方安装工作装置的机械采用了偏转后轮式转向[图5-1-3(c)]。偏转后轮转向时,外侧后轮的转弯半径,转向时驾驶员不能以前轮的位置来判断机械的行驶方向,故转向操纵比较困难。目前这种转向方式主要用于叉车、小型翻斗车上。
③ 偏转前后轮转向。对于有些操纵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工程机械采用了前后轮同时转向,这种转向方式可使轴距较长的工程机械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也可以使前后轮偏转方向一致,而形成斜行,斜行转向能够使机械缩短转向路程及时间,易于迅速靠近或离开作业面,74式装载机采用的即是这种转向方式。这种转向方式又可使机械实现单独前轮转向、后轮转向等,共可形成4种转向方式,其转向方式的变换是通过换向器实现的。另外,对于在横坡上工作的机械,采用斜行可以提高其作业时的稳定性,对于有较宽的工作装置的机械(如PY-160B平地机等),在工作时往往因作用力不对称而使机械行驶方向跑偏,采用斜行能减少或消除这种现象。
(2)铰接式转向
在大、中型工程机械上,为了增大机械的牵引力,提高其通过性能及作业率,多采用全轮驱动,但是如果仍采用偏转车轮转向,则其结构将变得很复杂,因此铰接式转向被广泛应用,如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等。这是因为铰接式转向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① 不需转向梯形机构,就能保证各车轮轮轴线的水平投影线交于一点,结构简单,转向时轮胎基本无侧滑。
② 不需要结构复杂的转向驱动桥,简化了传动系结构。
③ 工作装置装在分段的车架上,如铰接式装载机铲斗装在前车架上,转向时工作装置的方向与该段车架方向一致,这有利于作业时使工作装置迅速对准作业面,从而减少循环路程及时间,提高作业率。如ZL40 铰接式装载机与同类型偏转车轮转向的装载机相比,作业效率约提高20%。
④ 铰接式转向具有较小的转向半径,使机械能在较狭小的地方工作,机械的机动性能有所提高。
但铰接式转向因没有前轮定位,其直线行驶稳定性较差,在外阻力不平衡时,常出现左右摇摆现象,转向稳定性也较差。
(3)差速式转向
近年来,差速式转向在某些小型工程机械中得到很快的发展,这种机械能在狭窄的作业区机动灵活地工作,它采用整体式车架,车桥与车架固定在一起,它依靠左、右两侧车轮的转速差来进行转向,如CR-8轮式推土机即采用这种转向方式。
采用差速式转向的机械在转向时轮胎有明显的侧滑及纵滑现象,并且转向半径越小,打滑越严重,因此增加了轮胎的磨损。故这种转向方式在轮式机械中很少采用。
履带式工程机械多采用差速式转向。它是利用转向机构改变传至驱动轮上的扭矩,使两侧履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而实现转向的。
当履带式机械的转向离合器接合时,由传动传来的扭矩,通过转向离合器传给两侧驱动轮,此时机械直线行驶。当驾驶员将右侧转向离合器分离,切断传至右侧驱动轮的扭矩,右侧履带减速,机械便向右侧转向,此时,转弯半径较大。如果切断传至右驱动轮的扭矩后,再对驱动轮加以制动,就可使转弯半径减小,甚至以右侧履带为中心实现原地转向。
2.根据操纵方式分类
根据操纵方式的不同转向系分为以下三类。
(1)机械式转向(又称人力转向)
主要用于中小型偏转车轮式转向的机械,转向轮的偏转完全是借助于驾驶员在转向盘上施加的力,通过一系列传动机构后,使转向轮克服转向阻力而实现的。阻力越大,则所需施加的力也越大。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缺点是转向操纵较费力。
(2)液压助力式转向
液压助力式转向系是在机械式转向系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液压助力系统。轮式机械(如轮式推土机)在采用液压助力式转向时,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已不能作为直接迫使车轮偏转的力,而是使控制阀进行工作的力,车轮偏转所需的力则由转向油缸产生。液压助力式转向系的主要优点是操纵轻便,转向灵活,工作可靠,可利用油液阻尼作用吸收、缓和路面冲击;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履带式机械(如T2-120A推土机)液压助力转向是拉动转向杆,使液压助力器工作,一侧转向离合器分离而实现转向。
(3)全液压式转向
全液压式转向(又称为摆线马达转阀式液压转向),主要由转向阀与计量马达(摆线齿轮电机)组成。这种转向系统取消了转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机械连接,只是通过液压油管连接。两根油管将转向器的压力油,按转向要求输送到转向油缸相应的油腔以实现机械转向。全液压式转向的主要优点是:操纵轻便灵活,结构紧凑,易于总体安装布置,发动机熄火时仍能保证一定的转向性能。缺点是:驾驶员无路感,转向后不能自动回正,发动机熄火后手动转向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