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一步电子网 > 电子人才网 > 职场资讯 >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网申

收藏 分享

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网申

  这一新型的求职方式正在大学中迅速发展,有取代传统的现场招聘供需见面会趋势。但毕业生对“网申“了解不多,仍存在很多操作上的疑虑,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大学生网申调查

  为求职,眼下20多万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正“两条腿”走路:一边忙着参加企业的校园宣讲招聘会;一边在“网络”掀起一场求职大战———通过网络填写个人简历资料、回答用人单位问题,向用人单位提出求职申请。

  记者近日就“网申”话题调查发现,这一新型招聘方式有人赞,有人弹;有毕业生已通过“网申”获得OFFER(聘用机会);有毕业生却屡试屡败。

  无论是否出于个人意愿,“网申”已成为了广大毕业生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及经历。同时,这种灵活便捷的人才招聘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势必被越来越多用人单位青睐并采纳。为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呼吁:毕业生应该更主动地了解“网申”,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地进行“网申”,以拓展求职门路,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网申”渐成

  大学生求职招聘主渠道

  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介绍,近两年随着高校网络建设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这一工具在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已展现“魅力”及“功力”。目前,“网申”已经成为了现场招聘供需见面会之外,受大学生关注的求职新渠道,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涉及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广。

  “网申”形式一:向用人单位申请职位

  目前,在广东高校流行的“网申”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大型用人单位通过自家的网络平台对外公布招聘信息,并明确在某一时间段接受求职人士的申请。“知名外企、大型国企和大型事业单位”是这类“网申”的主要发布者。

  “网申”形式二:通过中介网站申请职位

  另一种是中小企业、机构通过“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就业中介网站公布招聘信息。毕业生在网站注册后可在线申请自己希望应聘的职位、发送简历。而这类“网申“的发布单位规模不一、平台参差。

  有关人士分析,从两种“网申”的受欢迎程度看,前者受毕业生青睐与追捧,但由于“门槛高”的原因,真正能让更多毕业生直接参与、有效参与的还是后一种“网申”。相比之下,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大企业、大机构“网申”的通过;而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则更多地参与到就业中介网站牵头的“网申”中。

  “网申”启动校网“塞车”

  9月中下旬,IBM、宝洁、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陆续宣布开始接受应届毕业生“网申”。各校应届毕业生闻讯立即行动,期间,中大、华工、广外等重点院校的校园网,曾一度因太多毕业生集中在同一时段“网申”,而导致了网络严重“塞车”。

  据壳牌、宝洁、康佳等一些知名企业公布的信息显示,今年参加“网申”的广东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又比往年大幅度提高10-20%,从几年前四位数的网申量涨至五位数,个别企业的甚至达6位数。面对庞大的网申量,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通过网络软件预设一些“门槛”,对不符合职位申请的简历进行自动淘汰。

  名校学生优势明显

  如此强大的“网申”竞争,使不少大学生对这种新型求职方式又“爱”又“恨”———

  既乐意通过“网申”拓展就业渠道;又担心“网申”竞争大,轻易地就被对方筛掉,浪费了自己白白努力两三小时填写的资料和心思。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毕业生对网申“半信半疑”,但绝大部分毕业生还是抱着“不放过任何一丝机会”的心态跃跃欲试。并且从各高校反馈的信息显示,今年已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网申”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份工作。主动参与到企业、机构“网申”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正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而迅速壮大。

  据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目前“网申”成功率较高的学生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重点院校,尤其是外语水平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在“网申”中优势明显。这是因为一般大公司、大单位的“网申”,除了要求毕业生如实填写“个人资料、求职简历”,往往还要求毕业生用英文在线回答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或完成性格测试和职业技能测试等。

  网申“赞弹”观点对碰

  成功个案:网申为他轻松收获份工作

  中山大学“公共政策专业”应届毕业生小刘,早于今年5月参加了知名外企“壳牌”公司的“网申”。仅仅一个月后,他便收到公司的录用通知,对方通知明年1月开始见习,7月正式入职。

  小刘回忆,壳牌公司在“网申”中并没有具体岗位分配,只是涉及“商业类”和“非商业类”两个选择部分,小刘当时选择了“商业类”申请,花了大概2个小时完成了所有资料填写程序,并且根据要求用英文回答了很多开放式的问题。小刘认为,比起传统招聘模式,“网申”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无论对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都是有利的。

  “网申”成功秘诀:小刘认为,自己“网申”可以一击即中,主要还是因为对个人特长优势的表述比较到位,对未来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定位也有针对性,加上比较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并且在公司提供的“心理测试”及“职业技能测试”表现较佳,因此相对比其他同学更能够引起企业的青睐。

  对毕业生:省时、省钱,全面体现自我

  广州大学新闻专业一位辅导员老师认为,要完成一份“网申”,一般要花费2-3个小时。表面看,花费时间很多,但是相对从大学城到市区参加招聘会肯定还是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从金钱方面看,通过“网申”,可以为毕业生节省下一大笔印刷简历的费用。而相比一些现场的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由于到场的人太多,太拥挤,用人单位往往不可能有充分的时间判断求职者的能力,成功的几率其实不一定高。“网申”却可以一次性通过网络把自己的能力全面表述,对人才的自我展现更有帮助。

  对用人单位:找“千里马”更有针对性

  一家知名电梯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刘小姐透露,目前不少企业在招人中还是停留在“撒大网捞鱼”的传统观念,在高校中进行各种各样的现场宣传。但其实“人海茫茫”,这样的招聘方式是不太科学和十分低效的,也大大增加企业的招聘成本。

  据悉,目前很多企业在“网申”中设定一些心理或性格测验,可以更充分考查毕业生的内在素质,这比传统的口头自我介绍、简历介绍更有参考价值,使用人单位选才更有针对性,这也是“网申”的优势所在。

  赞成派声音———

  失败个案:网申花3小时1分钟即被拒

  广州大学一位应届毕业生小邓向记者透露,他之前曾经参加过某知名外企的“网申”,足足花了3个多小时完成所有程序的填写,殊不知,当他一按电脑“确认”键发送资料,不到一分钟,邮箱就收到该公司的拒信。这让小邓异常难受,感觉被对方“玩”了一把。他发誓从此不再参加“网申”求职。

  失败经验总结:记者了解到,上述“惨剧”发生在很多非重点高校毕业生的身上。追其根本,其实是一些大公司、大机构的网申“门槛”太高,很多企业只是不太明显地在网页中标出:“不招收非重院校毕业生”。使得一些不曾留意的学生“中招”而白忙活一场。

  反对派声音———

  反对一:门槛高浪费时间

  某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小陈认为,作为一位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与其花几个小时网申“高攀”一些不切实际的公司和岗位,还不如把精力集中去面试一些门槛相对没那么高的企业、机构,这样会增加面试成功率。

  建议:广州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认为,目前某些大企业的网申存在高门槛,但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普通高校的学生不要因此而气馁。目前,就业已经进入市场化,就业机会存在阶段性和随机性,学生应该抓住机会。作为普通院校的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的实际能力,客观而自信地展开与“名校”学生的较量。

  反对二:借网申之便向学生“偷桥”

  广州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一些中小企业目前抓住了毕业生就业心切的心态,借到学校宣讲的机会,其实目的在于宣传公司形象,为公司造势,在毕业生这个未来的消费群体心中打造“高知名度”。该老师更透露,某一家IT企业甚至借“招聘”之名,向学生发问一些技术问题、行业问题,表面看是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实际有免费“借脑”之嫌,终回收了一堆好的建议与意见,却没有给任何学生以就业机会。

  建议:该老师建议,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保护自己。

编辑:yuejian.yu

小编推荐

我有话要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一步电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对不起没有相关信息
知识挖掘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