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读法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周,近和朋友合伙做起了服装生意;花费4年时间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的本科毕业生小王,却开了一家饰品店;曾经满腔热情希望投身教育事业的文学学士刘爱华,如今每天都忙于婚庆营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近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却抛弃了自己的专业,开起了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小店”。如此错位创业,原因何在?现状和前景如何?这些大胆的创业者们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他们,了解到了他们各自的故事和心事。
专业不精只能另谋出路
23岁的王世超(化名),今年6月份刚刚从我市某高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然而,这几个月来,小王一次招聘会也没参加,却每天奔走于各大商场及街头小店的饰品柜台。他核计着要在母校旁开一个饰品店,并坚信能够凭着自己的人脉,把师兄妹们拉来捧场。
一个学电子的小伙儿,为何要抛弃所学,经营饰品店?当亲戚朋友得知小王的计划时,不禁一愣,而小王却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初报考大学专业时,自己都是迷迷糊糊的,只想着大学再说。可接触了电子专业以后,我才发现这不是我的兴趣,平时学习也不很认真,考试经常挂科,四年下来,我好不容易拿到了毕业证书,但自己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水,我心里很清楚。平时学业不精,专业知识不牢靠,又怎么能胜任相关工作。干脆找别的出路得了。”
王世超说,他开饰品店的灵感来自其女朋友。大学期间,小王经常和女朋友出去逛街,他发现女大学生们都喜欢摆弄小饰品,但学校附近却没有这样的小店,她们只能坐车到市中心的小店里去“淘货”。“开个这样的小店投资不大,我在学校人缘还不错,大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干一番。这两天,我正在印广告传单呢,那些师弟师妹们听说了也都说要捧场。”小王很自信地说,虽然自己是男孩子,但有女朋友帮忙把关,应该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而对于自己的四年大学时光,王世超却并不认为那是毫无用处的浪费,他说:“在大学除了能学到专业知识外,还能获得其他许多东西,比如说我受到了文化熏陶,也培养了幽默、坚韧的处事风格,还积累了许多人脉,这些都能让我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中受益。”
工作难找独辟蹊径
“毕业了,同学们都在找工作,我也想进一家律师事务所或者能在公检法部门工作。可是这太难了,屡次碰壁后,只能想别的办法了。”去年,研读法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周,为了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投了几十份简历,终都被拒之门外。因此她决定和朋友合伙开个服装店,要自己养活自己。
与王世超不同,小周从小就立志考大学,读法律,将来为人伸张正义。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法学专业也十分火,家长和老师更是极力推荐,小周很坚决地在所报院校中,全都把法学作为自己的志愿。在大学里,小周很用功,成绩,本科毕业后,她怀着美好的希冀和理想开始奔走求职。屡次受挫后,她发现法学专业毕业的生源太多,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本科学历明显处于弱势,不甘心的小周再次回到学校,攻读硕士,两年过去了,而当她再次应聘时,发现就业形势仍然很严峻。无奈,她只能先和朋友经营服装生意。
“我的朋友非常擅长服装买卖,这方面我不如她,但我掌握许多法律知识,平时在进出货时签订的合同,几乎都由我来负责。这样可以防止上当受骗,小店的运作也更为正规,我们俩合伙开服装店,这叫优势互补,我也感觉没有浪费所学。”小周告诉记者,她的小店生意不错,她说,起初还为自己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惋惜,感觉自己寒窗苦读那么多年都是白费,可如今却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以前的法学专业垫底,自己经营服装生意也非常有底。小周还说,她深爱自己的专业,有空还为身边的人作法律咨询。这样看来,也算是学尽其用。
性格使然就爱自己干
“我们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大都追求个性。而在单位工作,却往往不能随性,所以还不如自己单干来得痛快。”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刘爱华如今是一家婚庆店的老板。谈及抛弃所学专业的原委,刘爱华如是说。
刘爱华父母都是公务员,作为独生女,她从小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临近大学毕业时,她来到一所中学,当起了实习老师。可那半年里,她的心里总是别别扭扭的。“教书育人是很严肃的事,学校对老师有很规范的要求,小至穿衣戴帽,大到编写教案等,这些都会给你许多范围和标准。而有了这些框框,我就感觉很不舒服,当时,我就知道自己根本不能在单位工作。”就这样,刘爱华在父母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婚庆店。
采访中,小刘指着店内的婚庆用品和婚宴会场的图片骄傲地说:“这些东西都是我选的,如何布置也是我自己的创意,每接一个订单,我都会花尽心思,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我的品位和个性。当然,我尊重客人的意见,但如果他和我的标准明显不一致,我宁可不做这笔生意,这样张扬个性的工作,才适合我。”她说大学对她而言,就是享受一个过程。
错位创业———专家说法不一
大连市一位教育专家表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报志愿、选专业时就缺乏明确的方向,人云亦云,一味“跟风”;还有的人干脆就认为专业不重要,反正就业不用“对口”。其次,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就业规划指导还处于状态,缺乏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另外,用人单位的“不偏食”也是原因,现在很多用人单位的口号都是“不限生源、不限专业”,给“错位”就业提供了可能。
然而,该专家认为,大学生“错位”创业应该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否则会造成社会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可否认,有不少大学生在“错位”后表现出色,成为“复合型人才”,但他在大学四年里所学的知识还是有绝大部分被浪费掉了。
也有专家认为,错位创业隐寓着大学生面临就业的严峻考验。伴随着普遍性的国民教育程度的水涨船高,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过去“物以稀为贵”的大学生再也不是天之骄子,逐渐成为社会上普通的一类人群。面对这样一个“就业荒”,很多理智的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也抱着乐观的心态,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来寻求更多的创业机会,我们应该予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