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一步电子网 > 电子人才网 > 职场资讯 > 双学位毕业生不再吃香

收藏 分享

双学位毕业生不再吃香

  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中,有“1+1>2”效应。比如,调整两个部门的人力资源,可以产生聚合效应,让两部门运作更高效。还有人用这个不等式套用求职:掌握2种专业技能比只懂一种更吃香。

  但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却起了变化。随着学科和分工细化,原来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金砖”——双学位已经不再像昔日那么风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古诗更像是写给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明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又创。现在,杭州各种招聘会上到处涌动着毕业生的身影。

  不久前,下沙大学城内,浙江财经学院招聘会上,一家台州会计事务所摊位前站着长长一串毕业生。

  “您好,我想应聘会计岗位。”杭州某高校一个经贸专业的小罗递出简历。

  “你投错了,我们不收国贸专业的。”企业负责人扫了一眼简历。

  “但我的专业是会计。”小罗连忙解释:“我们专业课都学完了,而且毕业实习也好了。”

  负责人又浏览了她的简历后说:“国贸不是挺好吗?这几年很热,做得好,工资远远比我们高……我觉得你做会计太可惜了。”

  捏着被退回的简历,小罗失望地转身而去。先前,她刚投了另一家事务所,对方说:简历放着吧,如果可以,我们会联系你的。她估计也没啥希望了。

  另一场招聘会上,浙工大毕业生小鲍的情况截然相反。学人力资源管理的她,挤走了另一个竞争者。当时,招聘人员看看两个人的情况,收了小鲍的简历,退了另一个毕业生的简历,还抛给她一句话:“学机械的又学人力资源管理,你能学得多精?”

  小鲍说,招聘人员对她拿到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很感兴趣,相中了她的专业深度。

  东方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生小谢也拿到了学位,本想考公务员多个报名机会,但事与愿违。“我打了好几个咨询电话,对方回答都很明确:学位不能用。”

  “1+1=1”

  ——学位并不被看重

  双学位,即学士学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制度出现在我国还时日不长。近几年,有双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人数猛增。从就业看,双学位毕业生是“几家欢乐几家忧”。

  多个学位,多个就业机会,这本来非常合乎逻辑,但用人单位却给出不同声音。曾经做过广厦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的王群峰博士认为,是不是双学位,企业并不看重,“关键点在于专业和岗位的匹配程度。”

  王群峰觉得,很多企业对学位不认账有其道理,一个学生大学四年时间精力有限,一个专业都无法学到精深,个的专业水平可想而知。“多数情况下,偏技术和偏专业的岗位,拥有再多学位可能也无法被相中。”他说,这和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并不矛盾,“如果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常用轮岗方式来培养,效果不是学校里多学一个专业能比拟的。”

  杭州东部软件园人才中心的陈舟告诉记者,在选择应届毕业生时,他们也不太在乎几个学位的问题,而主要是专业对口,匹配度高,而“学位往往是让企业下决定的核心因素”。

  “1+1>2”

  ——双学位怎么组合有讲究

  曾有媒体报道称:双学位学生的学历介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比一般大学生有更强的就业优势。全国不少高校中,双学位班年年爆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水涨船高。在杭州某高校,甚至出现过一个45个名额的辅修班,挤进400多人报名的情况。

  如同前些年硕士金贵,近两年“硕士满地走”一样,随着双学位选读门槛越来越低,双学位毕业生增加的同时,自身的竞争力也在削减。尽管双学位制度在人才培养上有优势,但如何把优势放大,延续到职场上值得深思。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院长黄董良认为,多学知识总是没有坏处的,但双学位也非,一定要将职业规划和就业定位紧密联系。“我的专业是什么?我比别人多什么?什么工作适合我?这些问号,必须提前想明白。”

  在浙工大,读双学位已经成为时尚,但其中一部分学生相当盲目。“看到别人读,他也去读;看到别人读这个专业,他也报。反正读了再说。”学校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向明说,很多学生两个专业的组合不够科学,或者跨度太大,学艺不精,或者交叉太小,拓宽不够。“两个都会削弱竞争力。”

  “1+1”怎样才能大于“2”?无论是用人单位负责人还是高校,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加号”上。

  王群峰有个观点:一、二学位之间,关联性需要更强,有交叉,也要有不同,“这就要求学校对于学生修读学位不能放任自流。”

  实际上,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双学位培养和用人需求对接问题。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在引导学生明确职业规划的同时,更注重专业导师配备的复合型,如04级税务专业,学位会计专业的导师,研究方向是税务会计,让学生学好同时又能学精。

小编推荐

我有话要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一步电子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对不起没有相关信息
知识挖掘与传播者